基本释义
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大。~宝。~唐。
2.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婆。~爹。~哥。
1.迎合;偏袒:~附。~谀。刚直不~。~其所好。
2.大的丘陵:崇~。
3.弯曲的地方:山~。
4.指山东东阿:~胶。
5.姓。
详细释义
〈方〉∶可,是否 。用在问句中,加强语气。如:阿晓得(可晓得)?阿去(可去)?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同本义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泛指山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山坡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曲隅,角落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水边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近旁 。如:阿门(旁门)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Dong'e county]。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曲从;迎合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偏袒 。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另见ā;ǎ;à;a
用于表示各种感情(如惊讶)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鲁迅《呐喊·故乡》
另见ā;à;a;ē;ě
词语接龙
阿阿阿q阿丈阿上阿下阿世阿世取容阿世媚俗阿丘阿主阿主沙里阿乡阿买阿井阿井胶阿亚库乔战役阿亸回阿从阿们阿众阿伯阿伽阿伽陀药阿侄阿侬阿侬佳阿侯阿保阿修罗阿倚阿借阿倾阿偏阿傅阿傉达山阿傍阿僧祇阿僧祇劫阿僧秪劫阿兄阿克苏姆王国阿党阿党比周阿八阿公阿兰阿兰若阿其那阿况阿剌阿剌吉阿剌吉酒阿剌酒阿助阿匼阿叔阿可绰阿可赤阿叱阿史德阿史那阿右阿司匹林阿各绰阿合阿吉阿吴阿呀阿呆阿呼地狱阿咸阿唯阿喀琉斯阿嗜阿嚏阿囝阿囡阿土古阿土生阿基米德原理阿堂阿堆阿堵阿堵物阿塞拜疆阿士阿多阿大阿太阿失阿夷阿奉阿女阿奴阿奶阿好阿妈阿妳阿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