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详细释义
【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示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 ◎朱自清《很好》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典故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接龙
鼎业鼎争鼎事鼎伏鼎位鼎俎鼎兴鼎养鼎出鼎分鼎分三足鼎列鼎力鼎台鼎右鼎吕鼎味鼎命鼎器鼎国鼎图鼎士鼎姓鼎娥鼎官鼎定鼎实鼎富鼎峙鼎席鼎庇鼎建鼎彝鼎成鼎成龙升鼎成龙去鼎折鼎新鼎新革故鼎族鼎昌鼎札鼎来鼎槐鼎沸鼎治鼎游鼎湖鼎湖山鼎湖龙去鼎濙鼎炉鼎烹鼎玉鼎甲鼎盛鼎真鼎社鼎祚鼎科鼎立鼎纶鼎耳鼎肉鼎能鼎脚鼎膳鼎臑鼎臣鼎荐鼎覆鼎角鼎言鼎象鼎贵鼎贼鼎赐鼎足鼎足三分鼎足之势鼎足戒鼎足而三鼎足而立鼎趾鼎跃鼎路鼎路门鼎轴鼎辅鼎运鼎邑鼎郊观鼎重鼎釜鼎钟鼎铉鼎铏鼎铛鼎铛玉石鼎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