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宋 代成为加税之一。《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同光 三年秋大水,两河 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宋 叶适《彭子復墓志铭》:“子復 又自减郡之凡费,然后戢预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预借--官府经常预借民间各种赋税,实际上是提前征税。预借的项目有工税、免役钱、坊场课利钱和卖田宅契税钱等。”
2.指预支谷物、俸钱等。宋 叶适《高永州墓志铭》:“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亦为设方略废置,补预借一料,民稍宽。”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至于官役之过支预借,断不可开,倘有他故,皆印官赔补。”清 赵翼《陔馀丛考·预借俸钱》:“凡謁选官得缺后,预借养廉,以免丐贷,所以恤下养廉,法至善也。”
详细释义
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 宋 代成为加税之一。《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 同光 三年秋大水, 两河 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 宋 叶适 《彭子復墓志铭》:“ 子復 又自减郡之凡费,然后戢预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预借--官府经常预借民间各种赋税,实际上是提前征税。预借的项目有工税、免役钱、坊场课利钱和卖田宅契税钱等。”
指预支谷物、俸钱等。 宋 叶适 《高永州墓志铭》:“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亦为设方略废置,补预借一料,民稍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至于官役之过支预借,断不可开,倘有他故,皆印官赔补。”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预借俸钱》:“凡謁选官得缺后,预借养廉,以免丐贷,所以恤下养廉,法至善也。”
词语接龙
借一借一步借与借东风借交借亲借令借位借便借倩借债借兑借公行私借券借剑借剑杀人借力借办借助借势借取借口借吉借名借听借命借商借契借如借字借孝借定借宠借客报仇借宫借宿借寇借对借寿借尸还阳借巧借征借径借徣借意借或借拟借换借掇借支借故借救借春借春对借枢借榻借款借水推船借水行舟借润借牙绯借留借票借秦借端借筯借筹借箸借篷使风借索借紫借约借纸借绯借耀借职借胎借花献佛借若借衔借补借装借观借言借誉借训借访借词借调借谊借貣借贷借赁借资借路借身报仇借道借酒浇愁借鉴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