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2.忠烈之面目。
3.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4.指面子、脸面。
详细释义
面孔;面貌。《诗·小雅·何人斯》:“有靦面目,视人罔极。”《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 泗州 被围凡七月,守城者不得寐,面目皆生疮。”《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 韩道国 到家,拜了家堂,脱了衣裳,净了面目,夫妻二人,各诉离情一遍。” 丁西林 《一只马蜂》:“﹝ 余小姐 ﹞姿态美丽,面目富有表情,服装精致。”
比喻事物呈现的景象、状态。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三:“ 王徽之 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 宋 苏轼 《题西林壁》诗:“不识 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世官》:“我本书生起家,身后子孙通塞不可知,第还我穷秀才面目足矣。” 胡适 《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一:“ 明 代《水浒》面目,遂得重睹。”
面子;颜面。《国语·吴语》:“使死者无知,则已矣;若其有知,吾何面目以见 员 也。”《汉书·王陵传》:“今 高帝 崩,太后女主,欲王 吕氏 ,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 高帝 於地下乎!”《水浒传》第三七回:“众囚徒见 宋江 有面目,都买酒来与他庆贺。”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这样做就使我犯了罪,犯了一种没有面目见朋友的罪!”
情面。《三国演义》第六六回:“ 云长 执剑在手曰:‘休再言!此剑上并无面目。’”
近义词
词语接龙
目下目不交睫目不忍见目不忍视目不斜视目不暇接目不暇给目不知书目不给赏目不苟视目不见睫目不识书目不转睛目不邪视目中无人目为目乱睛迷目乱精迷目交心通目今目使颐令目光目光如炬目光如鼠目兔顾犬目兵目内眦目冥目击目击耳闻目击道存目别汇分目刻目前目力目动言肆目卧目即目及目听目呼目图目外眦目子钱目学目定口呆目宿目属目巧目录目怔口呆目想目意目成目把目指目指气使目挑心悦目挑心招目挑眉语目捷目授目揖目摄目数目断目无三尺目无下尘目无余子目无全牛目无尊长目无法纪目无王法目极目染目染耳濡目标目标程序目次目治手营目波目注目注心凝目注心营目测目熟目牛无全目珠目生目疾目痾目的目的地目的物目目相觑目眊目眐心骇目眙目眚目眢心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