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
2.指国境之外。
3.指外任的将吏。
4.指家庭之外。
详细释义
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晋书·陶侃传》:“閫外多事,千緖万端,罔有遗漏。” 唐 白居易 《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思退之意因以长句戏而谕之》:“近见诗中叹白鬚,遥知閫外忆 东都 。” 明 单本 《蕉帕记·闹婚》:“朝中天子三宣,閫外将军一令。”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盈庭昏庸衰谬之臣,既已心灰胆落,失所凭藉,惟依閫外诸将帅以为重。”
指国境之外。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出使之臣,节盛於碧油囊,令启路者双持於马上,天子之命,节制於閫外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与其取 鲁 而失天下之心,孰若安 鲁 以昭吾君之令德哉。於是制其閫外之命, 鲁 未有君,我是以定 公子申 之位。”
指外任的将吏。《南宫词纪·八声甘州·咏马嵬事》:“ 唐王 心懊恼,赐 贵妃 刑宪,忍落霜毫,欲传恩赦,怎奈閫外军条。” 明 无名氏 《霞笺记·求美结欢》:“閫外威权深重,军门体统尊严。”
指家庭之外。《孔子家语·本命》:“﹝妇女﹞教令不出於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閫外之非仪也。”
词语接龙
外三关外丧外丹外主外举外乡外书外事外交代表外亲外人外仆外任外伤外体外作外使外侨外侮外候外债外倾外傅外像外僚外儒外兄外兄弟外党外公外公公外关外典外内外军外分泌外刑外利外制外力外功外加外务外动字外动词外勤外化外区外卖外卦外厉内荏外厢外厩外台外史外合里应外名外后日外吏外向外命外命夫外命妇外和外商外四路外因论外围外国外国语外圆内方外在外地外域外堂外境外壕外壝外壤外声外壳外外外外姐姐外大父外头外头人外夷外奬外女外奸外妇外妹外妻外姑外姓外委外姻外婆外婆家外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