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亦称“通应子鱼”。即子鱼。
详细释义
亦称“ 通应子鱼 ”。即子鱼。 宋 王安石 《送福建张比部》诗有“长鱼俎上通三印”之句, 福州 濒海多鱼,初不专指子鱼而言。至 苏轼 《送牛尾狸与徐使君》诗“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始以“通印子鱼”对“披绵黄雀”。亦有称“通应子鱼”者,或以为出于 通应江 水,或以为其地有 通应侯庙 。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证误》:“ 蒲阳 通应子鱼名著天下。盖其地有 通应侯庙 ,庙前有港,港中鱼最佳。今人必求其大可容印者,谓之通印子鱼。故 荆公 有诗云:‘长鱼俎上通三印’,此传闻之讹者。”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兴化军 莆田县 去城六十里有 通应侯庙 ,江水在其下,亦曰 通应 ……子鱼出其间者,味最珍美。上下数十里,鱼味即异,颇难多得,故通应子鱼,名传天下。”参见“ 子鱼 ”。
词语接龙
鱼上冰鱼上竿鱼与熊掌鱼丙鱼中素鱼丸鱼丸子鱼丽鱼丽阵鱼丽陈鱼乐鱼乘鱼乙鱼乡鱼书鱼书雁信鱼书雁帖鱼书雁帛鱼云鱼亥鱼人鱼介鱼伢子鱼伯鱼佩鱼俎鱼信鱼俪鱼儿活鱼兜鱼兜子鱼兵鱼具鱼兽鱼冻鱼凫鱼函鱼刀鱼利鱼刺鱼剑鱼劳鱼化鱼化龙鱼千里鱼升龙门鱼卵鱼卷鱼县鸟窜鱼叉鱼口鱼呗鱼品鱼唇鱼嘴鱼器鱼国鱼圆鱼场鱼坻鱼埠鱼塘鱼塞鱼头鱼头公鱼头参政鱼契鱼姊鱼娃鱼婢鱼媚子鱼媵鱼子鱼子兰鱼子笺鱼子缬鱼孙鱼孽鱼宕鱼官鱼室鱼寨鱼封鱼封雁帖鱼尾鱼尾册鱼尾红鱼尾纹鱼尾草鱼尾赤鱼尾霞鱼山鱼屿鱼市鱼师鱼帘子鱼帛狐声鱼帛狐篝鱼幅鱼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