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工会主席。
详细释义
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自 隋 以后,分为二途:举士属礼部,包括考试与学校;举官属吏部,掌管铨选与考绩。正史自新、旧《唐书》以下至《明史》皆有《选举志》。《文子·上义》:“仁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北史·牛弘传》:“ 弘 在吏部,先德行后文才,务在审慎…… 隋 之选举,於斯为最,时论服 弘 识度之远。” 宋 苏轼 《省试宗室策问》:“先帝独见远览,恩义并用,增修教养之法,肇开选举之路,盖十有餘年矣。” 严复 《原强》:“欲讲实学,非易立选举之法则,开用人之涂,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 梅福 有言:不循伯者之道,欲以 三代 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 伯乐 之图,求騏驥於市也。”
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郑观应 《盛世危言·公举》:“考各国议员选举之例,为民主、君民共主等国最重之典章。”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大会上进行民主选举,我爸爸即刻成为当地要人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章:“您真有两下了。往后选举,我看这个妇女主任得您当了。”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接龙
举一反三举一废百举不胜举举世闻名举业举丝举主举义举乐举乳举事举人举众举似举例发凡举借举假举凡举刺举力举办举动举厝举口举名举告举哀举善举国若狂举地举场举坐举声举大事举大计举奏举子举子业举实举家举察举对举将举座举息举意举手加额举手相庆举指举按举撮举族举时举显举最举枉措直举案举棋若定举止举正举步举武举火举炊举炮举烽举燧举父举用举疏举白举目举直厝枉举直措枉举直错枉举眼无亲举石锁举籍举类举纲举纲持领举缩举翮举职举肥举胔举节举荐举莛扣钟举行举觞举謡言举贷举足举足轻重举趾举跬举踵举踵思慕举踵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