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逃匿。《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西塞 成都 之路,北絶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絶,走伏无地。”
2.指逃匿之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已命 雍州 刺史 刘粹 等断其走伏。”胡三省 注:“走,逃也;伏,匿也。断其逃匿之路也。”
3.谦辞。犹言趋伏、拜伏。明 宋濂《凝道记上·孔子符》:“夫子自谓有 庖牺 时物,我等当愿走伏庭下,借一观之,洗凡目焉。”
详细释义
逃匿。《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西塞 成都 之路,北絶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絶,走伏无地。”
指逃匿之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已命 雍州 刺史 刘粹 等断其走伏。” 胡三省 注:“走,逃也;伏,匿也。断其逃匿之路也。”
谦辞。犹言趋伏、拜伏。 明 宋濂 《凝道记上·孔子符》:“夫子自谓有 庖牺 时物,我等当愿走伏庭下,借一观之,洗凡目焉。”
词语接龙
伏丑伏乞伏事伏从伏伏帖帖伏伏腊腊伏伏贴贴伏伺伏低伏低做小伏侍伏俟城伏倒伏候伏兵伏军伏凉儿伏击伏击战伏刃伏利伏剑伏匿伏历伏合伏听伏地伏地圣人伏地扣子伏埋伏处伏天伏天儿伏女伏安伏室伏寇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伏尔加河纤夫伏尔泰伏尸伏局伏帖伏式伏弢伏弩伏念伏愆伏戎伏手伏方伏日伏旱伏景天伏机伏枥伏案伏槽水伏死伏毒伏气伏水伏泉伏法伏波伏流伏火伏灵伏热伏特伏特加伏特计伏狮伏猎伏猛伏生伏甲伏疾伏石伏礼伏祠伏祭伏窜伏笔伏老伏肉伏脉伏腊伏臈伏节伏苓伏苓芝伏莽伏落伏蒲伏薮伏藏伏虎伏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