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宋 代职役之一。唐 有衙前军,但非官役。宋 衙前始成为负担最重的差役。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宋 初无固定役法。仁宗 初期,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但在 嘉祐 治平 间(1056-1067)各地又相继废止。熙宁 三年(1070)行免役法,衙前改为雇役,以坊场钱(酒税)募充。宋 司马光《论衙前札子》:“臣窃见顷岁国家以民间苦里正之役,废罢里正,置乡户衙前。”《宋史·食货志上五》:“宋 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明 杨慎《艺林伐山·衙前散从》:“宋 代役夫之名,有衙前、散从。衙前,今之内班门子也。散从,今之外班皁隶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役一》。
详细释义
宋 代职役之一。 唐 有衙前军,但非官役。 宋 衙前始成为负担最重的差役。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 宋 初无固定役法。 仁宗 初期,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但在 嘉祐 治平 间(1056-1067)各地又相继废止。 熙宁 三年(1070)行免役法,衙前改为雇役,以坊场钱(酒税)募充。 宋 司马光 《论衙前札子》:“臣窃见顷岁国家以民间苦里正之役,废罢里正,置乡户衙前。”《宋史·食货志上五》:“ 宋 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衙前散从》:“ 宋 代役夫之名,有衙前、散从。衙前,今之内班门子也。散从,今之外班皁隶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役一》。
词语接龙
前一向前七子前三后四前不巴村,后不巴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世前业前主前乡前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五子前人前人失脚,后人把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仆后继前仆后踣前代前令前仰后合前任前休前作前例前侯前俦前修前倨后恭前儿前儿个前元前兄后弟前兆前光前八司前六识前册前军前冲前准前刀儿前列前刘海前前后后前功尽弃前功尽灭前半夜前半天前半晌前卫前却前去前口儿前古前古未闻前台前史前后前后溲前后眼前后脚前向前和前和头前哨战前哲前喆前回前因前因后果前图前圣前坟前堂前声前夕前天前夫前失前头前头人前奏前好前妇前妻前委前媲前嫌前宁人前官前定前室前宵前家前家儿前家后继前对前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