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古时年幼者事年长者之礼。并行时斜出其左右而稍后。《礼记·曲礼上》:“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郑玄 注:“肩随者,与之并行差退。”后遂用作忝在同列,得以追随于后之意。唐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小子谢麟阁,雁行忝肩随。”明 张居正《寿封翁观吾王年丈六十序》:“王子 博学邃养,厚积而晚发,余以童稚浅薄,谬为有司所録,获从 王子 之后。其视 王子,丈人行也,不敢肩随焉。”
2.犹追随。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澄什 结辙於山西,林远 肩随乎 江 左矣。”《梁书·张率传》:“纷高冠以连袵,鏘鸣玉而肩随。”《旧唐书·则天皇后纪》:“刑戮虽加,枝胤仍在,何得肩随近侍,齿列朝行?”《明史·高拱传》:“拱 为首辅,居正 肩随之。”
3.跟上,比得上。清 方苞《书<王莽传>后》:“此传尤 班 史所用心,其鉤抉幽隐,雕绘众形,信可肩随 子长。”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公画名与 元 赵学士、明 董尚书 埒,而清操劲节,非 湖州、华亭 所能肩随。”孙中山《建国方略·第三计划》:“欲使 营口 将来再能凌驾 大连 而肩随於前言三世界大港之后,吾人必须一面改良内地水陆交通,一面濬深其达海之通路。”
详细释义
古时年幼者事年长者之礼。并行时斜出其左右而稍后。《礼记·曲礼上》:“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郑玄 注:“肩随者,与之并行差退。”后遂用作忝在同列,得以追随于后之意。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小子谢麟阁,雁行忝肩随。” 明 张居正 《寿封翁观吾王年丈六十序》:“ 王子 博学邃养,厚积而晚发,余以童稚浅薄,谬为有司所録,获从 王子 之后。其视 王子 ,丈人行也,不敢肩随焉。”
犹追随。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 澄什 结辙於山西, 林远 肩随乎 江 左矣。”《梁书·张率传》:“纷高冠以连袵,鏘鸣玉而肩随。”《旧唐书·则天皇后纪》:“刑戮虽加,枝胤仍在,何得肩随近侍,齿列朝行?”《明史·高拱传》:“ 拱 为首辅, 居正 肩随之。”
跟上,比得上。 清 方苞 《书<王莽传>后》:“此传尤 班 史所用心,其鉤抉幽隐,雕绘众形,信可肩随 子长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公画名与 元 赵学士 、 明 董尚书 埒,而清操劲节,非 湖州 、 华亭 所能肩随。”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三计划》:“欲使 营口 将来再能凌驾 大连 而肩随於前言三世界大港之后,吾人必须一面改良内地水陆交通,一面濬深其达海之通路。”
词语接龙
随丁随世沈浮随乡入乡随乡入俗随事随人随人作计随人俯仰随仇随从随任随份子随伴随例随侍随侯之珠随便随俗随俗沈浮随俗浮沈随倡随兕随兴随分随势随包随化随口随同随后随员随命随和随唱随园随圆就方随在随地随地随时随坐随堤随声吠影随声是非随声趋和随声附和随处随大流随大溜随夷随奉随宜随宦随寓而安随寓随安随封随属随岚随帮唱影随常随年杖随序随心随心所欲随性适分随意随感随扈随手随手簿随折随换随文析义随文释义随斜随方随方就圆随方逐圆随时随时制宜随时施宜随时随地随机随机事件随机信号随机变量随机应变随次随步随民户随河打淌随波随波逐尘随波逐流随波逐浪随流随溜儿随照随牒随牙随物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