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观瞻。指外观。《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儼然人望而畏之。”一说下视。见 朱熹《论语集注》。汉 徐干《中论·法象》:“若夫堕其威仪,恍其瞻视,忽其辞令,而望民之则我者,未之有也。”明 李东阳《送毕验封充谁府册封副使诗》序:“夫所贵乎使者,必其威仪足以耸瞻视,辞令足以宣德意。”清 梅曾亮《谒墓记》:“及謁墓之子孙,又必广置墓之左右山,或延袤数十里,以植树木,耸瞻视。”
2.观看;顾盼。《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今以 光烈皇后 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遗王,可时瞻视,以慰《凯风》寒泉之思。”《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张丽华)每瞻视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唐 韩愈《论捕贼行赏表》:“闻初载钱置市之日,市中观者日数万人,巡绕瞻视,咨嗟叹息,既去復来,以至日暮。”明 张居正《直解女诫·专心》:“目之瞻视,贵於端正。”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五:“蒋 的视线向众人瞻视了一巡,接着连连说:‘该怎样宣传啦?唵,该怎样宣传?’”
详细释义
观瞻。指外观。《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儼然人望而畏之。”一说下视。见 朱熹 《论语集注》。 汉 徐干 《中论·法象》:“若夫堕其威仪,恍其瞻视,忽其辞令,而望民之则我者,未之有也。” 明 李东阳 《送毕验封充谁府册封副使诗》序:“夫所贵乎使者,必其威仪足以耸瞻视,辞令足以宣德意。” 清 梅曾亮 《谒墓记》:“及謁墓之子孙,又必广置墓之左右山,或延袤数十里,以植树木,耸瞻视。”
观看;顾盼。《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今以 光烈皇后 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遗王,可时瞻视,以慰《凯风》寒泉之思。”《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 张丽华 )每瞻视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闻初载钱置市之日,市中观者日数万人,巡绕瞻视,咨嗟叹息,既去復来,以至日暮。” 明 张居正 《直解女诫·专心》:“目之瞻视,贵於端正。”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五:“ 蒋 的视线向众人瞻视了一巡,接着连连说:‘该怎样宣传啦?唵,该怎样宣传?’”
词语接龙
视下如伤视临视丹如緑视为儿戏视为寇雠视为畏途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视习视事视人如伤视人如子视伟视保视候视养视力视印视同一律视同儿戏视同拱璧视同秦越视同陌路视含视听视如粪土视如草芥视如陌路视孔视学视寝视察视履视差视师视微知着视态视息视成视护视掌视撝视效视文视日视日如年视朔视朝视死如归视死如生视死如饴视死犹归视死若归视死若生视民如伤视民如子视流视濯视生视疾视眺视瞭视瞻视祲视秩视端视篆视线视网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视肉视膳视若儿戏视若无睹视若路人视草视草台视荫视药视角视财如命视躁视遇视野视问视险如夷视险若夷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