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猜疑畏惧。
2.指迟疑畏缩。
详细释义
猜疑畏惧。《宋书·檀道济传》:“ 道济 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宋 苏舜钦 《论西事状》:“近者,朝廷拜置 夏竦 、 韩琦 、 范仲淹 等,此皆平定外夷,人所属望者。贼 昊 姦譎,故必疑畏,疑畏则将以事验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以君高义,托为燕婉,然实不敢祸君。倘见疑畏,即从此辞。”
指迟疑畏缩。《南史·刘穆之传》:“一失权柄,无由可得。公功高勋重,不可直置疑畏,便可入朝共尽同异。”
词语接龙
畏义畏之如虎畏事畏伏畏俯畏偄畏偪畏兽畏凛畏刀避箭畏匡畏区畏匿畏却畏口慎事畏后生畏咎畏垒畏备畏天恤民畏天悯人畏天爱民畏天知命畏头畏尾畏威怀德畏害畏弃畏影而走畏影避迹畏徇畏微畏忌畏怀畏怖畏怯畏恐畏恶畏悚畏惊畏惕畏惮畏愞畏慎畏慑畏慕畏懦畏戒畏戢畏敌如虎畏敬畏日畏明畏景畏服畏栗畏死贪生畏沮畏法畏涂畏涩畏爱畏牺畏畏畏畏缩缩畏疾畏简书畏约畏罪畏羡畏肃畏胁畏葸畏葸不前畏詟畏语畏谨畏路畏迫畏途畏逼畏避畏钦畏闪畏附畏隹畏难畏难苟安畏震畏首畏尾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