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犹事理。《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 李育 ﹞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 陈元、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讖,不据理体,於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2.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书 元脩伯,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养人不足以经邦,则 殷 周 已往皆暗乱,汉 魏 已降皆圣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理体,犹言治体也,避 高宗 讳,以‘治’为‘理’。”宋 王谠《唐语林·言语》:“魏 徵 陈古今理体,言太平可致,太宗 纳其言。”《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游街拷掠,诚非理体;若不禁治,枉伤人命,关係非轻。”
3.论说体裁。唐 李华《<萧颖士文集>序》:“贾谊 文词最正,近於理体。”
详细释义
犹事理。《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 李育 ﹞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 陈元 、 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讖,不据理体,於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书 元脩伯 , 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养人不足以经邦,则 殷 周 已往皆暗乱, 汉 魏 已降皆圣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理体,犹言治体也,避 高宗 讳,以‘治’为‘理’。”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魏 徵 陈古今理体,言太平可致, 太宗 纳其言。”《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游街拷掠,诚非理体;若不禁治,枉伤人命,关係非轻。”
论说体裁。 唐 李华 《<萧颖士文集>序》:“ 贾谊 文词最正,近於理体。”
词语接龙
体上体二体亮体亲体仁体伏体会体佞体信体候体元体元居正体元立极体元表正体分体制体制改革体力体力劳动体势体勘体化体取体变体味体器体国体国经野体坛体型体埶体大思精体天体夫体子体定体实体审体宪体局体履体己体己话体己钱体帖体干体度体式体当体形体律体循环体德体心体念体态体态语体性体恤入微体悉体悟体惜体意体拜体探体操体敌体料体无完皮体无完肤体望体查体样体检体正体段体气体沉体法体测体温计体物体状体用体略体疗体癣体皃体目文字体相体看体积体究体类体练体统体罚体肃体肤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