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亦作“槖笔”。古代书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笔于头,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作持橐簪笔,简称“橐笔”。语本《汉书·赵充国传》:“卬 家将军以为 安世 本持橐簪笔事 孝武帝 数十年。”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元 马祖常《奏对兴圣殿后》诗:“侍臣橐笔皆鵷凤,御士櫜弓尽虎羆。”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自 淀园 被毁,昔日天潢授简之区,邹 枚 橐笔之舍,瑶瓦芝楣,鞠为茂草。”后亦以指文士的笔墨耕耘。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明 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百人橐笔仅一登科。”
详细释义
亦作“槖笔”。古代书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笔于头,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作持橐簪笔,简称“橐笔”。语本《汉书·赵充国传》:“ 卬 家将军以为 安世 本持橐簪笔事 孝武帝 数十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 元 马祖常 《奏对兴圣殿后》诗:“侍臣橐笔皆鵷凤,御士櫜弓尽虎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自 淀园 被毁,昔日天潢授简之区, 邹 枚 橐笔之舍,瑶瓦芝楣,鞠为茂草。”后亦以指文士的笔墨耕耘。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明 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百人橐笔仅一登科。”
词语接龙
笔上蝇笔下笔下生花笔且齐笔乘笔人笔仗笔仙笔伐笔伐口诛笔体笔债笔兴笔冢笔冢研穿笔刀笔分笔到笔削笔力笔势笔匣笔区笔受笔吏笔员笔囊笔圣笔墨笔墨之林笔墨官司笔墨横姿笔墨畦笔墨畦径笔外法笔头笔头不倒笔头儿笔头公笔头生花笔奏笔套笔如椽笔妙笔姿儿笔孽笔宝笔宣笔师笔帖笔帽笔干笔床笔底笔底下笔底春风笔底生花笔底超生笔底龙蛇笔录笔形笔彩笔思笔性笔悬笔情笔意笔战笔才笔挺笔摩笔政笔文笔断笔札笔杆儿笔杆子笔材笔枕笔枪笔柱笔格笔桶笔椟笔楮笔榻子笔橐笔次笔歌墨舞笔气笔法笔洗笔牍笔特黑衙门笔生笔生花笔疏笔直笔石笔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