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用木头或竹筒做成的一种响器。常用于打更等。
2.击乐器。硬木制。是梆子腔的主要乐器之一。
3.戏曲声腔。即梆子腔。因用打击乐器硬木梆子加强节奏而得名。也作为用梆子腔演唱的剧种的统称。有陕西梆子(秦腔)、山西梆子(晋剧)、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豫剧)、山东梆子等。
详细释义
巡更或旧时衙门用以集散人众所敲的响器。用竹子或挖空的木头制成。《水浒传》第二回:“那庄前庄后,庄东庄西,三四百 史 家庄户,听得梆子响,都拖枪拽棒,聚起三四百人,一齐都到 史家庄 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外面那洋号一回一回的,吹得呜呜响,人来人往的脚步声,又是那打更的梆子敲个不住,如何睡得着。” 巴金 《砂丁》一:“二更的梆子果然响起来,清脆的木头的声音在这静夜里和那一声两声的狗叫互相应答。”
打击乐器。用两根长短不同的硬木棒制成,两手各执其一,互击发音以按节拍。是梆子腔的伴奏乐器。
指梆子腔。《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无如老爷的天性又生来的合看戏这桩事不甚相近,甚么叫作宾白合套,切末排塲,平日一概不曾留过这番心,再讲不到梆子、二簧了。”
词语接龙
子子子子子不语子个子乔子书子云亭子产子亭子人子代子使子侄子侨子充子党子公子兮子养子利子剌子午子午仪子午痧子午线子午花子午莲子午谷子午道子占子卯子卷子厂子叔子口子口税子叶子司子嗽子囊子地子城子埝子堤子墙子墨子声子壻子大夫子头子奇子奢子女子妇子妷子姑子姒子姓子姜子婿子子孙孙子孙子孙桶子孙瑞子孙饭子孙饺子子孙饽饽子学子安子实子客子室子将子州子州支父子平子店子弟子弟书子弟兵子弦子弹子息子惠子户子房子推子时子明子星子晋子曰行子曰诗云子月子服子期子本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