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朴实鲁钝。亦用为谦词。《释名·释州国》:“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宋 岳飞《辞少保第四札》:“臣性资朴鲁,久叨宠荣,每惧满盈,弗克负荷。”《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而浮伪之徒……外示恬默,中实奔竞,外示朴鲁,中实姦猾。”
2.朴实鲁钝。有时用为自称谦词。《隋书·地理志中》:“东莱 人尤朴鲁,故特少文义。”宋 苏轼《与迈求亲启》:“某长子 迈,天资朴鲁。”明 唐顺之《廷试策》:“纪纲弗振,则憸邪者或以矫饰取容,循良者或以朴鲁见絀。”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缘翁盛德,乃敢遽陈朴鲁:僕有幼弟三郎,十七岁矣。”
详细释义
朴实鲁钝。亦用为谦词。《释名·释州国》:“ 鲁 ,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 宋 岳飞 《辞少保第四札》:“臣性资朴鲁,久叨宠荣,每惧满盈,弗克负荷。”《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而浮伪之徒……外示恬默,中实奔竞,外示朴鲁,中实姦猾。”
朴实鲁钝。有时用为自称谦词。《隋书·地理志中》:“ 东莱 人尤朴鲁,故特少文义。” 宋 苏轼 《与迈求亲启》:“某长子 迈 ,天资朴鲁。” 明 唐顺之 《廷试策》:“纪纲弗振,则憸邪者或以矫饰取容,循良者或以朴鲁见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缘翁盛德,乃敢遽陈朴鲁:僕有幼弟三郎,十七岁矣。”
词语接龙
鲁两生鲁中叟鲁义姑鲁二生鲁人回日鲁儒鲁册鲁削鲁卫鲁卫之政鲁卮鲁叟鲁史鲁哲鲁圣鲁城鲁堂鲁壁鲁壶鲁夫鲁夯鲁姑弃子鲁学鲁室鲁弱鲁戆鲁戈鲁戈回日鲁拙鲁敦周彝鲁文在手鲁斫鲁日鲁朴鲁桑鲁殿鲁殿灵光鲁洁妇鲁灵光鲁灵光殿鲁班鲁班尺鲁男鲁男子鲁砚鲁禽鲁笨鲁籍鲁经鲁缟鲁般鲁般尺鲁莽鲁莽灭裂鲁薄鲁讷鲁论鲁诗鲁语鲁质鲁迅墓鲁连鲁连书鲁连台鲁连子鲁连蹈海鲁道鲁邦鲁酒薄而邯郸围鲁钝鲁阳鲁阳回日鲁阳子鲁阳戈鲁阳指日鲁阳挥戈鲁阳挥日鲁阳麾戈鲁雉鲁顿鲁颂鲁风鞋鲁飔鲁馆鲁鱼鲁鱼亥豕鲁鱼陶阴鲁鲁冒冒鲁鸡鲁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