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一种落叶乔木,叶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里面白色,果实是弯曲的长圆形。花蕾供药用。
2.这种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笔。
详细释义
香木名。又名杜兰、林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 晋 潘岳 《西征赋》:“门礠石而梁木兰兮,构 阿房 之屈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木兰》:“木兰枝叶俱疎,其花内白外紫,亦有四季开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
指此种植物的花。《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民间传说人物。曾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故事最早见于 北朝 民歌《木兰诗》。其姓氏或作 花 ,或作 朱 ,也作 木 ,均无确证。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花烛猜谜》:“不是我将伊抛闪,还是你红鸞星黯,致今朝相逢 木兰 。” 清 松琴 《女学生入学歌》:“ 緹縈 木兰 真可儿, 班昭 我所师。”
围场名。约当今 河北 围场县 地。木兰系满语吹哨引鹿之意。 清 康熙 、 雍正 诸朝,皇帝常于每年秋率王公等至此围猎习武,称木兰秋獮,称其地为 木兰围场 。 雍正 时,四周立栅,关防甚严, 咸丰 以后,獮礼废弛,始逐渐放垦,其后垦民渐集,乃置围场厅,公元1913年改为 围场县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本朝抚绥 蒙古 之典,以木兰秋獮为最盛。木兰者,围场之通称也。”原注:“仲秋之后,虞人效鹿鸣以致鹿曰哨鹿,国语谓之木兰,因以名围场云。”《清通典·礼军一》:“每岁巡幸木兰,大举秋獮之典。”
词语接龙
兰交兰亭兰亭帖兰亭春兰兆兰单兰友瓜戚兰台兰味兰因絮果兰堂兰夜兰奢兰子兰客兰室兰干兰弹兰心蕙性兰情蕙性兰成兰戺兰房兰掖兰摧玉折兰新铁路兰时兰月兰桂兰桂齐芳兰桡兰梦兰检兰棹兰槐兰橑兰汤兰泽兰渚兰灯兰炷兰烟兰烬兰焚兰焰兰熏兰熏桂馥兰玉兰生兰皋兰盆兰省兰石兰秋兰筋兰缸兰署兰羞兰肴兰膏兰臭兰舆兰舟兰艾兰芝兰花指兰芳兰芷兰芽兰苕兰若兰英兰荪兰莸兰蕙兰薄兰裓兰言兰讯兰质蕙心兰那兰金兰锜兰闺兰阇兰陔兰青铁路兰香兰驒兰鹢兰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