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亦作“提珩”。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
2.谓简选官吏。
详细释义
亦作“ 提珩 ”。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管子·轻重乙》:“则是寡人之国,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於诸侯,为之有道乎?”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七国之时,皆据万乘,南面称王,提珩为敌国累世。”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既而三河失统,九州之寳币不归;四塞提衡,万里之长城继作。”
谓简选官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纪于兹。” 李善 注:“言选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吏部候人数满百或二百,即引试,量书、判注拟,乃无被放者。故吏曹四时提衡,略无休暇。”
词语接龙
衡人衡从衡仪衡任衡决衡准衡厄衡听衡命衡器衡宇衡定衡宰衡尺衡山衡岭衡岳衡峤衡峰衡巫衡巷衡平衡庐衡库衡度衡才衡扼衡抗衡撃衡文衡服衡木衡机衡权衡杓衡枙衡柄衡校衡栿衡桂衡梁衡梠衡楚衡樊衡水衡汉衡泌衡流衡游衡湘衡漳衡潜衡灊衡牧衡玑衡璜衡盖衡直衡短论长衡石衡石程书衡石量书衡立衡笄衡管衡緫衡纩衡纪衡综衡缩衡芷衡茅衡茆衡荜衡薄衡虑困心衡虚衡虞衡行衡言衡谭衡轭衡轴衡轸衡辀衡辔衡连珠衡道衡遥石衡里衡鉴衡钧衡铨衡镜衡门泌水衡门衣衡闱衡闾衡阎衡阳雁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