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草木随风散乱地倒下。
2.军队溃散:望风~。靡(mǐ)。
详细释义
草木倒伏。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担夫惊走, 器之 不动也。” 清 张明弼 《丹葵》诗:“盲风一夜渡南荒,众草披靡尽欲狂。”
喻军队溃败。《史记·项羽本纪》:“于是 项王 大呼驰下, 汉 军皆披靡,遂斩 汉 一将。”《新唐书·杜伏威传》:“大呼衝击,众披靡。”《明史·朱能传》:“军数万人皆披靡,蹂藉死者甚众,降三千餘人。”
泛指退却,后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 唐 代州 西有大槐树,震雷击之,中裂数丈,雷公为树所夹,狂吼弥日,众披靡不敢近。”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不久就主持《民报》……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喻事物衰落。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闵预》:“顷见佛国云遥,空门不靖,至使西来大意,日就披靡,东土众生,自为簧鼓,良堪悼也。” 郭沫若 《满江红》词:“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犹风靡。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乃无端而忽有此种邪説,披靡全国者,不过一二逆贼,希冀非常,借此为题,以惑人心耳。” 梁启超 《社会革命果为今日中国所必要乎》:“及 斯密亚丹 兴……谓社会如水然,任其自竞,则供求相剂,而自底於平。此论既出,披靡一世。”
词语接龙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习靡乱靡亢靡从靡他靡佗靡侈靡俗靡倾靡冗靡劳靡及靡响靡坚靡坚不摧靡嫚靡它靡密靡届靡屑靡币靡常靡弊靡弱靡徙靡忒靡慝靡所底止靡所适从靡披靡拉靡敝靡旃靡旌靡旗靡曼靡替靡有孑遗靡服靡止靡润靡滥靡漫靡然靡然乡风靡然从风靡然向风靡然成风靡然顺风靡獘靡琐靡皇靡碎靡类靡细靡缛靡膴靡草靡荡靡莫靡葬靡蓱靡薄靡衣偷食靡衣玉食靡角靡财靡货靡贰靡贵靡费靡跌靡踪靡躯靡辩靡达靡迤靡遑靡遗靡雕靡靡靡靡之乐靡靡之声靡颜腻理靡风靡饰靡骋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