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封建时代,居父母丧者,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劳役赋税,称“孝假”。《旧唐书·食货志上》:“天宝 元年正月一日赦文:‘……其一家之中,有十丁已上者,放两丁征行赋役;五丁已上,放一丁。即令同籍共居,以敦风教。其侍丁孝假,免差科。’”宋 王溥《唐会要·休假》:“天宝 四载六月十四日勅:‘顷以乡閭侍丁,优给孝假,官吏等仍科杂役……自今后,将侍丁孝假,不须差行。’”
详细释义
封建时代,居父母丧者,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劳役赋税,称“孝假”。《旧唐书·食货志上》:“ 天宝 元年正月一日赦文:‘……其一家之中,有十丁已上者,放两丁征行赋役;五丁已上,放一丁。即令同籍共居,以敦风教。其侍丁孝假,免差科。’” 宋 王溥 《唐会要·休假》:“ 天宝 四载六月十四日勅:‘顷以乡閭侍丁,优给孝假,官吏等仍科杂役……自今后,将侍丁孝假,不须差行。’”
词语接龙
假两假之假乐假五百假人辞色假令假休假传圣旨假伪假似假佐假作假使假候假借假借义假倩假僭假充假公济私假公营私假典假冲假分数假力于人假助假势假卒假卧假厮儿假口假号假合假名假名托姓假吏假君假告假命假喘假喻假嗓假嗓子假器假埋假城假士假声假天假天假地假头假如假妆假妇人假妇戏假妪假威假宁假守假官假定假宠假容假宿假寝假对假封假局子假居假山假座假延假开假形假息假情假想假想敌假惺惺假意假憩假戏真做假手假托假批子假授假推假摄假撇欠假撇清假日假易假是假条假板假植假楼假榻假死假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