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详细释义
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西周 已有太学之名。 汉武帝 元朔 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 西汉 置太学之始。 东汉 太学大为发展, 顺帝 时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质帝 时,太学生达三万人。 魏 晋 到 明 清 ,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汉书·武帝纪》:“兴太学,修郊祀。”《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贡入太学肄业。”参见“ 大3学 ”。
词语接龙
学世学业学业成绩报告单学主学义学习学乡谈学书学书学剑学事学人学仕学仙学伍学会学伴学佛学使学侣学俸学像生学僧学僮学儿学兄学分制学则学制学前教育学前期学剑学割学力学务学区学博学历学友学取学古学台学名学员学嘴学嚬学园学囿学圃学地学堂学塾学士羹学好学子学字学学学守学宗学官学定学室学宦学宪学宫学富五车学尚学屋学差学市学师学年学年论文学庐学庙学府学庭学廪学徒工学戏学房学报学政学斅学斆学文学时学曹学期学林学样学案学棍学植学正学步学步邯郸学殖学民学法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