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书·舜典》“歳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柴”孔 传:“班瑞之明月,乃顺春东巡 岱宗 ……燔柴祭天告至。”《新唐书·礼乐志四》:“又为告至坛,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羣神。”《宋史·礼志十七》:“巡幸之制,唐《开元礼》有告至、肆覲、考制度之仪。”
2.古代天子、诸侯外出返回时,祭告祖庙并与群臣一起饮酒的礼仪。又称“饮至”。《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唐 孔颖达 疏:“孝子之事亲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庙,反必告至……行言告庙,反言饮至,以见至有饮,而行无饮也。”参见“告庙”、“饮至”。
详细释义
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书·舜典》“歳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 孔 传:“班瑞之明月,乃顺春东巡 岱宗 ……燔柴祭天告至。”《新唐书·礼乐志四》:“又为告至坛,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羣神。”《宋史·礼志十七》:“巡幸之制, 唐 《开元礼》有告至、肆覲、考制度之仪。”
古代天子、诸侯外出返回时,祭告祖庙并与群臣一起饮酒的礼仪。又称“饮至”。《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 唐 孔颖达 疏:“孝子之事亲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庙,反必告至……行言告庙,反言饮至,以见至有饮,而行无饮也。”参见“ 告庙 ”、“ 饮至 ”。
词语接龙
至一至不济至临至乃至乎至乐至事至于至交至亲至亲骨肉至人至仁至今至任至会至使至信至公至公堂至公无我至公无私至公楼至兵至养至再至三至刑至到至务至化至友至味至和至哲至善至嘱至圣至圣先师至圣文宣王至多至大至刚至契至好至如至孝至孰至宁至宝至察至尊至少至平至弟至当至微至德至德要道至心至心朝礼至性至情至意至感至愿至戒至戚至操至政至教至敬至数至文至无至日至明至望至术至朴至机至材至极至概至正至死不二至治至法至清至游至灵至熟至物至理至理名言至眇至矣尽矣至知至砀至礼至祷至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