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河 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 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清 黄遵宪《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诗:“莫问空拳敺市战,餘闻扈蹕六军惊。”
2.晋 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驍骑将军。游击将军。晋 世以来,谓领护至驍、游为六军。”
3.指 唐 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按,《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与此不同。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十三》:“六军,据《新志》以龙武、神武、神策各左右当之,而《旧志》説六军则数左右羽林,而不数左右神策。《通典》説六军与《旧志》同……要之,六军之名乃取旧制书之,至中、晚 唐 神策军权最重,故《新志》以后定者言之歟,今未能详考。”
详细释义
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 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 河 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 范成大 《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清 黄遵宪 《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诗:“莫问空拳敺市战,餘闻扈蹕六军惊。”
晋 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驍骑将军。游击将军。 晋 世以来,谓领护至驍、游为六军。”
指 唐 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按,《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与此不同。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十三》:“六军,据《新志》以龙武、神武、神策各左右当之,而《旧志》説六军则数左右羽林,而不数左右神策。《通典》説六军与《旧志》同……要之,六军之名乃取旧制书之,至中、晚 唐 神策军权最重,故《新志》以后定者言之歟,今未能详考。”
词语接龙
军丁军不血刃军中候军中无戏言军主军乐军乐队军书军争军事军事科学军事管制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井军产军人军仗军令如山军令重如山军仪军任军伍军伐军众军伶军佐军余军使军倅军候军健军储军兴军兴法军兵军具军冲军刀军分军刑军列军前军副军功军务军劳军势军勋军匠军区军医军卒军南门军卫军厅军台军号军司军吏军员军命军咨军哄军哗军器军国军国民主义军垒军城军塘军壁军声军头军妓军妻军威军婚军实军客军宪军家军容使军容头军导军将军尉军尼军属军屯军州军差军市军帅军师军帑军帖军帜军幕军年军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