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中等的等第。《通典·选举一》:“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
2.中等门第。《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
3.中选。《晋书·夏侯湛传》:“泰始 中,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
4.专指科举考试及格。唐 白居易《喜敏中及第》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新唐书·宋璟传》:“璟 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明 叶显祖《鸾鎞记·摧落》:“我 贾岛,累赴科场,不得中第,真好悲愤也呵!”
详细释义
中等的等第。《通典·选举一》:“ 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 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
中等门第。《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
中选。《晋书·夏侯湛传》:“ 泰始 中,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
专指科举考试及格。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新唐书·宋璟传》:“ 璟 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 明 叶显祖 《鸾鎞记·摧落》:“我 贾岛 ,累赴科场,不得中第,真好悲愤也呵!”
反义词
词语接龙
第一第一世界第一义第一义谛第一产业第一人第一人称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第一信号系统第一号第一品第一国际第一声第一官第一审第一性第一手第一把交椅第一把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一流第一炮第一线第一骨第七个十字架第三世界第三产业第三人称第三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三种人第三者第三野战军第下第主第二世界第二乘第二人第二人称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第二信号系统第二半国际第二国际第二声第二审第二性征第二手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握手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骨第五第五纵队第产第令第使第八第六感第六感觉第功第十二夜第却第名第品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第四堵墙第四声第四野战军第宅第宇第室第家第屋第巴第序第恐第次第目第秩第罪第舍第行第观第赏第馆